退休工资八千多,闲工夫一大把,可小区里的老李头死活不愿出门旅游。
那天在楼下花园遛弯,他拍着口袋直嚷嚷:"钱我有的是,可这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啊!"这话说得在理,旅游圈的老张深有体会。
老张带队二十多年,带过不少夕阳红旅行团。上个月带了个老年团去黄山看日出,结果可把他给愁坏了。凌晨四点,六十多岁的王大爷非要跟着年轻人一起爬山。"我这辈子就想看一眼黄山日出!"老头儿信誓旦旦。谁能想到爬到半山腰就开始腿打颤,最后是被担架抬下山的。回来后老爷子逢人就诉苦:"那台阶陡得跟天梯似的,爬上去要命,下来更要命!我这膝关节啊,现在连下楼买菜都费劲。"
这可不是个例。社区医院的刘大夫说,每年旅游旺季结束后,来看关节痛的老人能坐满整个候诊室。有个数据特别有意思,去年某旅行社统计过,报名出境游的60岁以上游客里,有将近四成会因为身体原因临时取消行程。
不光身体吃不消,更让人头疼的是那些防不胜防的旅游陷阱。七十三岁的赵阿姨说起去年去云南的经历就来气:"说好的纯玩团,结果天天往玉石店带。导游那脸色变得比翻书还快,不买东西就在车上摔门甩脸子!"赵阿姨的闺蜜更惨,在景区上个厕所的工夫,被忽悠着买了套"开了光"的银筷子,花了小两千。
现在出门旅游可不比从前,光是坐高铁就够让老年人发愁。上个礼拜,退休教师周老师想去杭州看外孙,只是买个车票就险些把老头儿急出高血压。"那些个验证码歪歪扭扭的,我老花眼看不清啊!刷脸进站更离谱,那机器让我眨眨眼,我一紧张给它鞠了个躬!"周老师现在提起这事儿还哭笑不得。
要说最会享受的,还得数住在三单元的张阿婆。儿女们出钱让她去海南过冬,结果住了三天就嚷嚷着要回家。"海景房听着高级,被子潮得能拧出水来。我那老寒腿啊,比在家里疼得更厉害了。"阿婆现在最爱干的事,就是每天下午搬个小板凳在楼道口晒太阳,跟邻居们说:"金窝银窝,不如自家狗窝啊!"
其实这些老人年轻时候也都是能折腾的主儿。开了三十年公交车的孙师傅,当年可是骑自行车去过西藏的狠人。如今坐在小区凉亭里下象棋,他笑呵呵地说:"年轻时候觉得外头的月亮都更圆,现在才明白,哪儿的月亮都不如自家院儿里看得舒坦。"
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。社区的文娱干事王姐观察得很仔细:"老年人不是不爱玩,是要玩得舒心。组织他们去郊区挖个野菜,吃顿农家饭,下个午就能回来接孙子放学,比啥长途旅游都强。"看看小区公告栏就知道,最火爆的活动永远是那些当天往返的短途游。
现在年轻人总爱说"诗和远方",可对这些见惯了风浪的老人来说,真正的幸福反倒是近在眼前。东门的陈大爷每天雷打不动要去早点摊喝碗豆腐脑,"那老板认得我,知道我爱吃咸的,每次都多给两勺卤子。"后院的老两口最爱坐在阳台上剥毛豆,"年轻时忙着看世界,老了才发现,最耐看的还是老伴儿削土豆的样子。"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,去年社区搞了个"最美回忆"照片展,原以为会有很多旅游风景照。结果大多数老人拿出来的,都是些日常得不能再日常的照片——陪孙子放风筝的,和老邻居下棋的,老伴儿在厨房炒菜的......
旅游这块儿,老人们心里跟明镜似的。南门的吴老师说得最实在:"去趟巴黎要飞十几个小时,我这前列腺可受不了。不如在家听听京剧,和老哥们儿杀盘象棋。要说看风景,咱楼下花坛里月季花开得正好呢!"
这话倒是提醒了老张。下回再组织老年团,是不是该换个思路?什么豪华游轮、深度游都省省吧,可能老人们最想要的,就是找个清静地方喝喝茶、打打牌,到了点还能回家给老伴儿做晚饭。要不说姜还是老的辣,这些老人家啊,活得比谁都通透。
本文创作的最初想法就是为了传播正能量,没有要去侵犯别人权益的那种想法哦。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,就赶紧联系我们,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处理哒。
股票平台排行前十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