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心之所达,不易尽于名言;言之所通,尚难形于纸墨。粗可仿佛其状,纲纪其辞。冀酌希夷,取会佳境。阙而末逮,请俟将来。今撰执使转用之由,以祛未悟。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;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;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;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。
图片
方复会其数法,归于一途;编列众工,错综群妙,举前人之未及,启后学于成规;窥其根源,析其枝派。贵使文约理赡,迹显心通;披卷可明,下笔无滞。诡辞异说,非所详焉。
图片
译文:
任何心中所想,往往难以用言语全面诠释;而可以用言语表达清楚的事情,却又不易生动地描绘于纸上。我们只能大致勾勒其形状,以提纲挈领的方式记录言辞。唯有通过反复推敲这些不够明了的事物,方能逐渐达到完美境地。对于因条件所限而未能达到的,就留给未来去实现吧。
图片
今日,我将阐述关于笔法、使法、转法和用法的原理,以解答一些疑惑。所谓笔法,包括确立深浅、长短等笔画;使法,涉及纵横、牵掣等笔画的设置;转法,关乎钩环盘纡等笔画的处理;用法,则在于点画向背等笔画的运用。
图片
综合这些方法,加以概括,列举各家技艺之长,吸收各派优点,推荐一些前人未曾涉及的内容,以启发后来学者探寻书法规律,挖掘根源,分析流派。我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文字,简洁明了的道理,条理清晰的表述,让人一目了然,入手便能得心应手。至于那些诡辩之词、奇谈怪论,就不再赘述了。
图片
然今之所陈,务裨(bi4)学者。但右军之书,代多称习,良可据为宗匠,取立指归。岂惟会古通今,亦乃情深调合。致使摹蹋日广,研习岁滋,先后著名,多从散落;历代孤绍,非其效与?试言其由,略陈数意:止如《乐毅论》、《黄庭经》、《东方朔画赞》、《太史箴(zhen1)》、《兰亭集序》、《告誓文》,斯并代俗所传,真行绝致者也。
图片
写《乐毅》则情多怫郁;书《画赞》则意涉瑰奇;《黄庭经》则怡怿虚无;《太史箴》又纵横争折;暨乎《兰亭》兴集,思逸神超,私门诫誓,情拘志惨。所谓涉乐方笑,言哀已叹。岂惟驻想流波,将贻啴(tuo1)嗳(he2)之奏;驰神睢(hui1)涣,方思藻绘之文。虽其目击道存,尚或心迷议舛。莫不强名为体,共习分区。岂知情动形言,取会风骚之意;阳舒阴惨,本乎天地之心。既失其情,理乖其实,原夫所致,安有体哉。
图片
译文:
然而,今日本文所述,旨在对学习书法之人大有裨益。王羲之的书法,自古以来备受赞誉,堪称大多数人学习的楷模。这不仅因为他能融会古今,还将情感与笔调相结合。因此,学习他书法的人日益增多,模仿他作品的人广泛流传。
图片
不少著名人物涌现,但大多数书作已散佚。唯有王羲之的书派得以世代传承,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证明吗?
以下简要阐述几点理由:如《乐毅论》、《黄庭经》、《东方朔画赞》、《太史箴》、《兰亭集序》、《告誓文》等,均为历代流传的优秀法帖。
图片
书《乐毅》时情感忧郁;书《画赞》时追求瑰丽奇特;《黄庭经》则令人心旷神怡;《太史箴》则纵横挣扎;而《兰亭》更是兴致的集中体现,字里行间充满情感压抑和志向惨淡。正所谓喜怒哀乐,随心而动。
图片
有些人在快乐场合笑逐颜开,悲哀言语则叹息不已。不仅心灵随溪流荡漾,创作出如诉如泣的作品;仰望浩瀚星空,激发华美文章。这显而易见的道理,却有人心生迷惑,发表与之相悖的言论。将整体划分为若干部分,强名为某种字体。他们哪里知道,情感波动必然流露于言表,证明一切文学作品皆受意识支配。
图片
阳气盛则舒展,阴气盛则凄惨,这本是天地情感的体现。失去情感,便脱离实际,所谓“字体”亦无从谈起。如此而已,有何神秘?学习书法,当以情感为本,随心所欲,方能挥洒自如,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我们将《孙过庭书谱 1:1手工内府式绫装裱卷》精确复制,作为极其重要的“法帖3.0”藏本以飨书友!请注意,“法帖3.0”出品是原汁原味、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,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形态!
欲购专业级《孙过庭书谱 1:1手工内府式绫装裱卷》超清复制件的书友,可点击下面商品卡,品鉴与激赏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平台排行前十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