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中医理论中,并无“小脑萎缩”这一病名,但根据其临床表现——如行走不稳、肢体震颤、言语不清、共济失调等症状,可归属于“痿证”“颤证”“骨摇”等范畴。
《黄帝内经》早有记载:“髓海不足,则脑转耳鸣,胫酸眩冒,目无所见,懈怠安卧”,指出脑髓亏虚可导致平衡失调、肢体无力等症状。此外,“肝主筋,肾主骨生髓”,小脑萎缩与肝肾亏虚、髓海不足、气血不畅密切相关。
现代人因长期劳累、情志不畅、久病体虚等因素,导致肝肾精血亏耗,髓海失养,筋骨失于濡润,从而出现步态不稳、肢体抖动、言语障碍等症状。中医治疗本病注重补益肝肾、填精益髓、活血通络,既能改善症状,又能延缓病情进展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
展开剩余57%
病例分析
患者张先生,58岁,确诊小脑萎缩3年
主诉:近两年逐渐出现行走不稳,需扶墙或借助拐杖,双手持物时颤抖,言语含糊,记忆力减退,伴有头晕耳鸣、腰膝酸软、夜尿频多等症状。舌质淡暗,苔薄白,脉沉细弱。
中医辨证
肝肾亏虚,髓海不足(肾精亏虚,不能充养脑髓) 气虚血瘀,经络不畅(气血运行无力,肢体失养)
治疗方案
治则:补益肝肾、填精益髓、活血通络
方药:
熟地、山茱萸、山药(补肾填精) 龟板胶、鹿角胶(益髓健脑) 当归、川芎、丹参(活血通络) 杜仲、牛膝(强筋壮骨) 远志、石菖蒲(开窍益智) 黄芪、白术(益气健脾,助气血生化)
生活调护:
避免过度劳累,保持规律作息。 适度运动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,以增强平衡能力。 饮食调养,多食黑芝麻、核桃、枸杞等补肾益精之品。
#小脑萎缩 #小脑萎缩共济失调
发布于:北京市
股票平台排行前十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